各有关单位: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以及省委、市委全会精神,为加快建设江汉平原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荆州篇章提供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荆州市社科联决定开展荆州智库2025年度课题申报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选题要求及说明
首先,2025年是荆州“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二届八次、九次全会和省“两会”,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市“两会”精神要求及今年全市中心工作和工作要点安排,统筹优化供给和扩大内需、统筹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统筹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统筹内循环和外循环、统筹风险防范和发展转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研究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对策、新办法。要紧紧围绕荆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聚焦关系荆州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前瞻性、对策性研究。要注重微观研究,着眼于战略落细、政策落实、项目落地,用真抓实干和精准施策推动荆州经济增量提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
其次,课题指南仅供课题申报时参考,申报人要分解确定具体研究课题题目,提倡自拟选题,找准“小切口”,解决“大问题”,不必直接照搬照抄指引选题,不重复申报以往申报课题和立项课题。选题文字表述要科学、严谨、新颖、规范,题目不超过20字。研究计划要做到导向正确、思路清晰、架构完整、观点鲜明、内容完备,研究方案和计划切合实际。申报课题务必重点关注市级层面,精准提出问题,对比分析问题,实际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的、科学的、有用的智库成果。
第三,楚文化专项课题是智库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对楚文化进行深度挖掘、系统研究,分成若干个专题,从文化的外在形态到人文精神,一个一个研究透,不仅停留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要体现文化的延续性。在此基础上整合起来形成对楚文化或者荆楚文化的系统阐释和创新演绎,讲好、演活、唱响荆楚文化。楚文化研究,更多的是需要把文脉梳理出来,哪些是我们的优势,而不是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的学术问题。先把大枝干描画出来,名胜古迹、国宝重器、风流人物、历史故事、成语典故、诗词歌赋、书画乐舞、地域性格与人文精神等等,每一个方面都需要系统整理和研究。
二、申报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二)申请承担课题的负责人应具有较强的工作实践和科研能力,具有相关课题研究经验、研究成果,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职称或科级以上职务。
(三)课题主持人一次只能申报1项课题。课题组成员最多参加2项年度课题申请。课题组成员不超过5人。
(四)申报课题已获其它资助或同时多头申报的,不予受理。
(五)凡以其它在研或已结项的各级各类项目为基础申请课题,须在《申请书》中注明所申请项目与已承担项目的联系和区别,内容基本相同的不能再次申请,避免重复申报。
三、立项结项
(一)课题立项
根据《荆州智库年度社科课题管理办法》,市社科联将组织专家对申报课题进行集中评审,对立项课题下发课题立项通知。本年度课题研究成果主要形式为研究报告、调查报告、对策建议等。课题研究过程中,如变更主持人或课题组成员、课题名称,须由原课题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所在单位同意,报市社科联审批。
(二)课题结项
课题结项需提交完整的研究成果(不少于8000字)和一份成果浓缩版(4500字左右,要求独立成文,侧重于对策建议)。要求语言洗练、观点鲜明、数据翔实、体例规范。作者对内容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合法性直接负责,恪守学术规范和科研诚信,保证无知识产权争议。如课题组在研究期间公开发表成果或与所承担课题相近成果,须征得市社科联同意,并标明荆州市社科联立项课题名称及编号。市社科联有权对研究成果进行宣传和推广,课题负责人拥有其研究成果的署名权。
四、申报程序
各单位按照本通知精神做好宣传发动,统一协调组织申报。申报时,须提交《荆州智库年度课题申报表》1份(申报表正反两面打印)、《课题申报活页》3份、汇总表1份及电子版材料。课题申报活页上要注明课题预期完成时间以及实地调研时间、层级、内容、方式等初步计划。申报截止时间:2025年3月3日。申报材料由所在单位审核后(分管科研副院长签字,学院盖章),统一报送至科发院一般项目科(行政楼315室)。
电子邮箱:kjcjhk@yangtzeu.edu.cn
联系人:万老师,联系电话:0716-8062705。
长江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2025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