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胡九珍 胡淑娟)2025年6月28日,长江大学“石油地质”与“中国地层标本长廊”科普基地,为丰富中小学生课余活动、根植地学情怀,以中国地层标本长廊、岩矿和古生物陈列室为场所,举办了以“中国南北方地块合并过程及古生物岩石形成过程”为主题的科普教育活动。
本次科普活动以介绍石油地质知识为主题,有武汉市第三寄宿中学、武汉市二桥中学(芳草校区)、蔡甸区实验学校、幸福路中学、武汉实验外国语学校-初中部、武珞路中学、仙桃市第十中学、华中师大一附中、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墨水湖小学、三角湖小学、光谷第六小学、蔡甸区第五小学等学校近50名同学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后,首先是地质系主任李涛老师带领同学们参观中国南方地层标本长廊,讲述了长江流域的沧海桑田,同学们了解了长江及长江流域的海陆变迁,同时讲解了中国南北方地块合并过程,以史为鉴地叙述了中国地块拼合对中国多元文化形成的影响。
接着罗进雄老师带着同学们观察了地质98级为学校捐赠的三峡地区大型岩石样本,大家饶有兴致地对记录在岩石中的珊瑚化石进行细致观察。
在古生物陈列室,辛长静老师引领孩子们沿着生命演化的恢弘长卷,观察了地球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关键古生物化石。使同学们了解了约5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至今生物的进化,孩子们近距离触摸地球生命演化的奥秘,惊叹于生命多样性的神奇。
随后同学们来到岩矿陈列室,在高洁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参与互动小实验:用石墨写字体验其润滑性,观察方解石奇妙的双折射现象,辨认黄铁矿标志性的立方体晶形,见证方钠石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的绚丽荧光。这些直观、有趣的实验,让抽象的知识变得鲜活可触,同学们表现出对地质世界的好奇心。同学们学到典型矿物宝石等相关知识的同时,还DIY了自己心仪的矿物宝石礼盒。
最后,地科学院副院长胡忠贵教授介绍了长江大学基本情况、能源学科发展历程和地球科学学院概况,以“从远古到现代: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历史与可持续发展之路”为题分别介绍了石油天然气的形成历史、我国油气的勘探历程、能源可持续发展与碳中和,并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现场气氛活跃,踊跃发言。讲座过程中和同学们分享了“老一辈地质学家李四光创立地质力学,成功找到石油,甩掉“贫油国”帽子”“铁人王进喜”等历史记忆,也一起学习了“铁人精神”,在科普活动中融合科学知识和国情教育。
长江大学石油地质方向近年来开展了大量科普活动,利用高校优势将高校服务社会的功能进一步拓展,让更多人了解长大特色,也让更多人了解石油地质是国家战略方向、也是社会民生基础。
同学们表示通过此次活动“学到了很多地学知识”,家长发朋友圈点赞“长大知识“,直播间点赞近万次;同时也收集到同学和家长的建议,为后续开展更精彩的活动积累经验。
本次活动由中国石油学会和中国地质学会倡导,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主办,地球科学学院牵头承办。
(审核 徐辉 编辑 黄建)